糖分會造成兒童過動?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不清楚」。由於飲食習慣對人體神經生理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元,因此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陽明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學者共同發表的文獻中曾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調查「已被醫師診斷出過動」的孩童和「被診斷為健康」的孩童之間的含糖飲料攝取差異以及孩童母親懷孕期的飲食習慣[1]。結果發現高糖分攝取量的孩童患有過動症的機率是一般孩童3倍以上,而且攝取的含糖飲料量越多的孩童罹患過動症的機率越高。然而,現今學界仍難以確定究竟是過動的孩童比較喜歡攝取高糖分飲料還是長期攝取高糖分飲料造成過動的表現。母親的飲食習慣的影響則不甚明確,甚至無法確定是否和過動現象有關。現階段研究多停留在統計階段,糖分和過動之間的相關影響機制亦未有系統性的研究,因此我們不能直接斷定過多的糖分是否造成孩童的過動機率增加。
喝酒容易臉紅是酒量差還是酒量好?
不一定!俗稱的「酒量」好壞是指人體對酒精,也就是乙醇的耐受能力。但是臉紅的主要成因是乙醇在人體內初步代謝後產生的乙醛促使血管內壁劇烈擴張的結果。人體對乙醛的代謝速率則主要和粒線體內的第二型乙醛脫氫酶(ALDH2)有關。以台灣為例,約有45%左右的人帶有ALDH2基因突變型487Lys[2],代謝乙醛的速率約只有他人的1/10,因而容易造成乙醛在體內累積。雖然乙醛和乙醇都會造成共通症狀,如暈眩、嘔吐等,但乙醇所造成的影響程度比較輕微,因此不適合全然以臉紅來判斷「酒量」。有趣的是,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氯磺丙脲藥物(Diabinese,特泌胰)被認為能夠抑制ALDH2的活性,所以會造成服用者酒後臉紅的酒精最低攝取劑量下降,臉紅反應也更加劇烈[3]。
因為蛋黃膽固醇含量高,所以每天不應吃太多蛋?
錯!首先,膽固醇並不全然是「壞」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是存在於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中的膽固醇。另外,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量和血液中游離的膽固醇量並不完全相關,學界普遍認為食物中的膽固醇,或說外源性膽固醇,只占血液中膽固醇的30%。因此血脂含量高低和短期數餐的飲食並沒有太大關係。然而,長期的飲食習慣或許會有影響,因為長期習慣牽涉到每個人代謝血液中膽固醇的恆定能力,而這個能力和基因型有關。以家族性高血膽固醇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為例,這類疾病的病患因為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突變而無法將低密度脂蛋白納入細胞中,間接造成血管中脂質堆積和後續病症(詳細機制和治療請參考懶人包—冠心病)。這些病患就不適合攝取太多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但健康的成年人則不受太多限制,飲食的均衡更為重要!
參考資料
[1] Yu, C. J., Du, J. C., Chiou, H. C., Feng, C. C., Chung, M. Y., Yang, W., ... & Chen, M. L. (2016).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is adversely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3(7), 678.
[2] Luo, H. R., Wu, G. S., Pakstis, A. J., Tong, L., Oota, H., Kidd, K. K., & Zhang, Y. P. (2009). Origin and dispersal of atypical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2⁎ 487Lys. Gene, 435(1-2), 96-103.
[3] Groop, L., Eriksson, C. J. P., Huupponen, R., Ylikahri, R., & Pelkonen, R. (1984). Roles of chlorpropamide, alcohol and acetaldehyde in determining the chlorpropamide-alcohol flush. Diabetologia, 26(1), 34-38.
Commentaires